瞧!航空工業(yè)的生產應用題這么答!
在航空工業(yè)大大小小的生產車間中,有著一群善于觀察、敢于挑戰(zhàn)的人,他們提出的問題可能很小,但牽動著生產的質量與效率。用“小創(chuàng)新”釋放大能量,用“金點子”推動大發(fā)展,方法總比困難多,這些生產應用題這樣來解!
研發(fā)自動跟隨配送車
出現問題
在中航西飛機身裝配廠生產現場,一般使用精益手推車配送現場物料,工人走到哪,就把車推到哪,在工具物料多的情況下,手推車對工人的工作造成了諸多不便。
這么解決
低成本自動化跟隨式物料配送車
大家圍繞低成本自動化(LCIA)精益理念,推進電氣化改造,用創(chuàng)新服務員工生產生活,自主研發(fā)制作低成本自動化跟隨式物料配送車。
取得效果
配送車將運具信息化、載具柔性化,在“運具即載具”的思路下實現配送車的自動式跟隨,使用跟隨配送車時,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動識別使用者位置,并自行啟動跟隨模式,直線跟隨時在前進路線中判斷與人位置,還可以跟隨人自動轉彎,除了自動跟隨,配送車還設有遇障礙自動避險裝置。解放現場工人雙手,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使短距離配送變得更方便、安全、快捷。
配送車的應用范圍涉及全面線邊配送領域,并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模塊化載具的拆卸和搭建,方便使用者根據生產任務的不同滿足操作者對線邊配送的不同需求。
特種刀具焊接
出現問題
在特種刀具焊接中,主要是采用高頻焊接設備將待焊接的刀柄和刀片加熱到一定溫度,采用工業(yè)硼砂和焊錫焊接到一起。而高頻焊接設備加熱速度快,溫度控制難。一個刀柄從室溫加熱到950℃只需要3—5秒鐘,到達工作溫度以后,操作人員需要人為控制腳踏開關反復地通斷高頻焊接設備進行保溫,很難精準控制?,F場實際的溫度范圍在900—1000℃之間,甚至會超過1000℃。
這么解決
遠紅外測量信息融合技術
紅外測溫儀對焊接位置的溫度進行實時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反饋給控制器,控制器按照內部的PID參數對高頻感應線圈的輸出進行干預,調整輸出頻率和占空比,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刀柄和刀具將要到達的溫度進行預判,防止實際溫度超調和震蕩的現象發(fā)生。當焊縫位置溫度到達950℃時,自動切斷高頻感應線圈輸出。同時,針對不同形狀的刀具,可在觸摸屏上調整切斷輸出時的溫度。
取得效果
目前,該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航空工業(yè)沈飛特種刀具的焊接,解決了高溫合金刀具在高頻焊接過程中由于溫度控制不穩(wěn)定而導致刀具耐用度降低的難題,刀具的平均使用壽命和質量提高20%以上,設備操作更加簡單有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jié)省了大量的生產成本和人員培訓。
快速轉移裝置
出現問題
在航空工業(yè)沈飛熱處理車間大規(guī)格棒材的淬火過程中,操作者需要采用挑鉤、鐵鉗、抬架等工具,將重量達幾噸、長度約八米、表面溫度高達500℃的棒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從熱處理爐轉移到距離10米外的卷簧機上。每操作完一爐棒材,操作者都會大汗淋漓,體力透支,同時由于操作者配合不協調易發(fā)生燙傷、砸傷等嚴重事故的隱患。
這么解決
大型棒材的自動化轉移裝置
該裝置采用PLC控制系統(tǒng)、齒輪傳動系統(tǒng)、絲杠滑塊機構、氣動夾緊裝置等精確控制夾持裝置的運動軌跡,并結合生產現場的實際工作情況,創(chuàng)新性設計出一種自動化轉移裝置,實現大規(guī)格棒材高溫下自動快速夾取、轉運和精確定位等功能。
取得效果
現場工作人員不用再承受高溫環(huán)境及安全風險,只需輕輕按下遙控,對準零件夾取,按一鍵自動啟動,就可以實現大型棒材的自動轉移。
創(chuàng)新模具結構
出現問題
在航空工業(yè)沈飛鈑金零件制造中,超塑成形/擴散連接成形模具的結構復雜、體積大,常選用耐高溫合金鋼整體鑄造后精銑型面的方法進行制備。由于模具結構復雜,鑄造時極易產生氣孔、縮松等鑄造缺陷,導致模具在高溫高壓工況下使用時極易損壞、壽命短,使用2—3次后即需要返修,甚至直接報廢,同時缺陷會降低高溫高壓下模具型面精度,影響零件成形質量,大幅增加制造成本。
這么解決
厚型面分體鑄造組合焊接的模具結構形式
此模具結構分為型面和支架兩部分,型面設計成等厚形式,型面和支架分別鑄造,通過熔焊方式連接成整體,然后加工型面獲得最終模具。
取得效果
保證鑄造質量,大幅減少鑄造缺陷,組織致密度更高,型面加工質量更好,大大提高了模具的穩(wěn)定性,解決了零件在成形過程中因模具變形而造成的階差和縮溝問題,提高了零件成形質量。
目前,該模具結構形式已推廣到多個型號鈦合金零件生產中,有效改善了零件成形質量,提高模具使用壽命50%以上,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探索性工序優(yōu)化
出現問題
某型機高溫合金螺栓小模鍛標準件轉至航空工業(yè)宏遠生產后,任務量逐年攀升,大批量的交付對產能以及成本控制提出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
這么解決
閉式精密擠壓制坯成型
通過數據收集、流程圖、價值流等精益工具和群策群力方式,參研人員運用計算機有限元模擬,最終采用擠壓模具閉式精密鍛造成形新方法,實現了機器人智能識別加熱、轉移、鍛造、冷卻多維一體化拉動式連續(xù)作業(yè),優(yōu)化了工序。
取得效果
單件荒型鍛造成型由24min/件縮短至12s/件,排產設備等待時間由15天降低至1天,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同時極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單件消耗僅62g,節(jié)約60%原材料,材料利用率提高3倍。
新設計新結構
出現問題
擴壓器鑄件為航空工業(yè)安吉承擔的某項目關鍵部件,鑄件結構復雜,尺寸精度要求高。由于壁厚相差較大,多次調試壓型參數,制作蠟模胎膜工裝均未達到控制蠟模尺寸的要求,同時存在放置整圈冷蠟塊會導致蠟模無法均勻收縮等問題。
這么解決
設計新結構冷蠟塊
冷蠟塊分散落點,冷蠟芯表面設計凹槽及限位釘,冷蠟芯固定于模具,準確作用于收縮位置,蠟模收縮均勻,表面光潔,滿足鑄件的尺寸精度要求。
取得效果
該冷蠟芯結構適用于擴壓器類環(huán)形結構件,有效控制蠟模收縮,提高蠟模尺寸精度,有效保證了該鑄件的按時交付。
自主研發(fā)管理系統(tǒng)
出現問題
在生產過程中,手工記錄往往存在容易出錯、效率低下、查詢不便、數據不規(guī)范等問題。
這么解決
質量數據管理系統(tǒng)
航空工業(yè)安大于2020年年初開始建設質量數據管理系統(tǒng),經過5個月的精心策劃和設計,7個月的反復調試,于2021年初進行小范圍試用。后期繼續(xù)反復調試優(yōu)化,增加了多項實用功能。
取得效果
目前,該系統(tǒng)已在下料、鍛造轉工、成品驗收等環(huán)節(jié)全面投入使用,效果顯著。截至3月10日,系統(tǒng)已錄入各類數據56000余項。下一步深入優(yōu)化后,補充廢品實物管理、模鍛件表面質量圖譜等板塊,努力快速實現生產系統(tǒng)單位的使用全覆蓋及持續(xù)優(yōu)化。
“小創(chuàng)新”推動“大發(fā)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關鍵詞: 航空工業(y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2-01-17 15:4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